智慧水利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落实水利部总体要求,加快推动水利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艾力泰尔可有效构建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智能分析、智慧应用、泛在服务的智慧水利,实现监控可视化、控制自动化、管理一体化、信息规范化、资源共享化、决策科学化,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实现涉水对象和涉水活动的科学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方案介绍
基于水利枢纽运管大脑理念,采用微服务技术架构, 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业务应用为核心,提供从原水、调水、配水、用水等各环节的监控, 并互联互通形成“大感知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水资源优化调度、工程安全分析、水生态环境调控等业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提升水利枢纽工程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总体架构
方案内容
立体感知体系
充分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太空、低空、地面、地下等空间维度的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感知网,对点、线、面等尺度范围的涉水对象属性及其环境状态进行监测和智能分析,从物理 流域中获取水利数据和信息。
01
网络通信体系
在现有通用网络化的基础上补充基于NB-IOT、5G等先进网络传输的通讯设备实现万物互联,解决数据共享服务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点对点“云+端模式”的信息共享、智能分析、科学决策。
02
数据融合体系(全局视角)
水利工程要统筹解决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诸多问题,涉及到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复杂系统,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当前管理分散、数据存储零乱、标准化差、服务适用性单一等问题,以满足国家对水利信息资源的需求,推进水利枢纽工程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03
时空立体体系
结合水利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建设集水上下游水系、水库、水利工程等为一体的大地图,支撑雨情、水情、工情、水量、水质、设备运行等多要素信息、全过程的多维可视化展现,让水库的每一处水体和工程都立体呈现、实现水利一体化的时空一张图。
04
应用支撑体系
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跨系统间数据、流程、应用、界面的集成与共享。为各应用系统的实现提供运行环境、资源技术支持、多种服务及接口。完成在容器云和微服务支撑下的统一通用组件、统一地图服务、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数据服务、统一接口设计的大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05
水利大脑(算法服务)
通过应用接口为上层水利业务应用提供模型、算法、知识等基础能力,实现对预测预报、水资源调度、辅助决策、迭代优化等水利核心功能的关键支撑,对专业模型库、学习算法库、机器认知库、知识图谱库等实现统一管理。
06
智慧运维平台
线上“集中监管+远程诊断”,  线下“现场检修+按需服务”的O2O运维模式。
07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以“统一标准”为核心,以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目标,建设一套完整和规范技术标准。
08
业务应用
三维地图展现管理平台
多源全景监控管理
水资源调度综合管理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工程安全评估管理
用水计量与水费征收
综合办公管理
决策会商管理
移动应用APP
三维地图展现管理平台
立体呈现水利工程各环节, 实现高精度三维一张图,支撑雨情、水情、工情、水量、水质、设备运行等多要素信息、全过程的多维可视化展现。
多源全景监控管理
通过简洁明了的图表方式显示各类监控信息和结果。以图、文、声、像等形式,提供实时水情、水质、流量、闸阀监控、安全监测等多源的信息监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
水资源调度综合管理
通过水资源调度的综合管理,支持多水库联合调度运行,提供优化调度决策服务,保障工程的经济运行。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采用线上“集中监管+远程诊断”,线下“现场检修+按需服务”的O2O运维模式,大大提高了工程运行维护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安全评估管理
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编计算、定量分析、比较判断和综合统计,实现从监测点到监测断面、监测部位的异常告警,为工程安全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用水计量与水费征收
基于工程实用的角度,对水源地出水量、工程总供水量、各分水口供水量、水费缴纳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水量漏损、水费收缴率的把控,以及便于水价的制定和工程运行的考核。
综合办公管理
面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科室和下属单位,通过对工程管理单位各办公要素和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梳理和整合,扩展一套科学先进的信息化办公应用系统,实现协同化、无纸化的办公以及办公环节高效率流转。
决策会商管理
会商决策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采用群体会商的形式,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移动应用APP
提供每日报告、信息查询、工程巡查、工程管理、智慧调度等功能,让管理者随时随地都能掌握水利工程的最新动态。